陈亚凡:漆画的解读与践行--程向君访谈录(5)
陈:红色是您漆画作品中较常见的一种颜色,这是出于您个人的喜好吗?
程:红颜色我认为是在漆画里面最为珍贵、最为值得保留的色彩,就像中国水墨画里宣纸的白一样。红色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朱砂入漆也是漆表现体系中最为古老的方式之一。朱砂属于天然矿物质颜料,分子结构稳定,它与半透明的褐色漆液调配后呈现出一种饱和度极高、又极为沉稳的红,最反映出漆文化沉厚的品格特征。所以,漆画中的红,与漆画中的褐、黑、金、银一样,都具有强烈的漆的象征性语言。
陈:综合来看,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吸取,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以及对材料使用方式的推进,使您的创作状态始终处于一种敞开状态;另一方面,作品中的构成、色彩、黑白灰关系以及肌理等要素围绕着漆材料的特性展开,并以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解读为核心,形成了一种“自圆”体系,作品之外与作品之内的各种因素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属于您自己的个性化的漆画语言、漆画图式以及创作风格。这种鲜明的个性使您走在了当代漆画发展的前沿,并且对漆画创作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有了“厚涂派”代表的称谓。今天已有更多的创作者在探索漆画抽象风格的表现样式,作为最早涉足于抽象领域的漆画家,请您谈一谈做抽象艺术的体会。
程:抽象艺术,难就难在它与粗俗只有一步之遥,做不好就会由粗犷变成粗俗,也容易做得很表面,或者很杂乱,使作品的精神内核流于空疏。所以,要想自己的艺术道路走得长远,走得深入,除了要有感性的热情,更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能维系作品中的精神内核。做抽象艺术关键在于对抽象精神要有自己的领悟,要对以往的西方抽象绘画史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要清楚某一个时期它所追求的风格样式、语言特点,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观念,了解之后你才能知道它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而不是简单模仿某种流行的样式。美国的抽象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洛克、马克•罗斯科,西班牙的安东尼•塔皮埃斯等,他们的艺术与绘画样式对我的创作都产生过影响,有些是很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但是,东方的抽象和西方的抽象又有所不同,东方的抽象里面有着民族的烙印与东方的韵味,二者之间的区别不只是媒材的不同,更是一个血脉的问题。同时,个人艺术要想走向世界,又不能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民族化,而是需要敞开与融合,需要运用公众可以解读的语言来实现自我的表达,只有这样作品才可以被解读,解读之后方能看到它的个性和存在价值。这也是我对个人艺术发展的一种理想目标,我想现在我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但还处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陈:可能正是这种态度促成您在漆画创作领域中的不断推进,也许艺术的道路原本就是一种过程,一种没有终点的过程。最后,请您概括一下您的艺术历程。
程:回顾二十多年的漆画艺术历程,始终处于一点点的演进过程之中,包括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具象向抽象的转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有一种连续性在里面,我始终没有偏离艺术与生活的连带关系,没有偏离对艺术原创性和真实性的追求,没有偏离对美的追求——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对美的理解深度不同,表现层面也不同。在我看来,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艺术家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心性、心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会使得个人创作呈现出阶段性的演进状态。对一位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超越的艺术家而言,他的创作就一定是由没有重复的各个阶段组成的。
程:红颜色我认为是在漆画里面最为珍贵、最为值得保留的色彩,就像中国水墨画里宣纸的白一样。红色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朱砂入漆也是漆表现体系中最为古老的方式之一。朱砂属于天然矿物质颜料,分子结构稳定,它与半透明的褐色漆液调配后呈现出一种饱和度极高、又极为沉稳的红,最反映出漆文化沉厚的品格特征。所以,漆画中的红,与漆画中的褐、黑、金、银一样,都具有强烈的漆的象征性语言。
陈:综合来看,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吸取,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以及对材料使用方式的推进,使您的创作状态始终处于一种敞开状态;另一方面,作品中的构成、色彩、黑白灰关系以及肌理等要素围绕着漆材料的特性展开,并以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解读为核心,形成了一种“自圆”体系,作品之外与作品之内的各种因素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属于您自己的个性化的漆画语言、漆画图式以及创作风格。这种鲜明的个性使您走在了当代漆画发展的前沿,并且对漆画创作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有了“厚涂派”代表的称谓。今天已有更多的创作者在探索漆画抽象风格的表现样式,作为最早涉足于抽象领域的漆画家,请您谈一谈做抽象艺术的体会。
程:抽象艺术,难就难在它与粗俗只有一步之遥,做不好就会由粗犷变成粗俗,也容易做得很表面,或者很杂乱,使作品的精神内核流于空疏。所以,要想自己的艺术道路走得长远,走得深入,除了要有感性的热情,更要有理性的思考,才能维系作品中的精神内核。做抽象艺术关键在于对抽象精神要有自己的领悟,要对以往的西方抽象绘画史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要清楚某一个时期它所追求的风格样式、语言特点,以及作品表达的思想观念,了解之后你才能知道它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而不是简单模仿某种流行的样式。美国的抽象主义画家杰克森•波洛克、马克•罗斯科,西班牙的安东尼•塔皮埃斯等,他们的艺术与绘画样式对我的创作都产生过影响,有些是很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但是,东方的抽象和西方的抽象又有所不同,东方的抽象里面有着民族的烙印与东方的韵味,二者之间的区别不只是媒材的不同,更是一个血脉的问题。同时,个人艺术要想走向世界,又不能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民族化,而是需要敞开与融合,需要运用公众可以解读的语言来实现自我的表达,只有这样作品才可以被解读,解读之后方能看到它的个性和存在价值。这也是我对个人艺术发展的一种理想目标,我想现在我正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但还处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陈:可能正是这种态度促成您在漆画创作领域中的不断推进,也许艺术的道路原本就是一种过程,一种没有终点的过程。最后,请您概括一下您的艺术历程。
程:回顾二十多年的漆画艺术历程,始终处于一点点的演进过程之中,包括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具象向抽象的转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有一种连续性在里面,我始终没有偏离艺术与生活的连带关系,没有偏离对艺术原创性和真实性的追求,没有偏离对美的追求——尽管在不同的时期对美的理解深度不同,表现层面也不同。在我看来,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艺术家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都是有所不同的,心性、心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会使得个人创作呈现出阶段性的演进状态。对一位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超越的艺术家而言,他的创作就一定是由没有重复的各个阶段组成的。
(责任编辑:王 理)
文章热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