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山水 壮哉豫南——闵立顺访谈(2)
闵立顺国画山水作品
记者:您不仅工于中国山水画,还在花鸟以及油画上都有涉及。但是在最终的选择取舍上您将绘画关注的笔触置于此。您能谈谈当初艰难抉择的情况吗?
闵立顺:我在绘画上涉及到花鸟、人物、以及油画,后来选择山水作为我的主攻方向,这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初期,受家父的影响,喜欢上了花鸟;长大之后到部队因工作需要,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人物方面,同时接触到西方油画;转业回到家乡工作之后,我很幸运地认识了以何家安老师为领头雁的罗山大别山画家群体,这个画家群体绝大多数是画山水,象当时就很有名气的画家桂行创、沈峰、又是我的同乡,我们时常在一起交流,受他们的影响使我逐渐走上了山水这条绘画之路。
由西画进入中国山水画这个过程应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使用工具到艺术表达形式都是全新的,由写实到写意,由油彩到水墨,工具、材料以及表达形式的变化,让我从中磨合很长一段时间,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的味道难以用言语表达,多亏有何家安老师的指导和画友们的帮助,我终于越过了这道坎,功夫不负有心人 ,自2000年之后,多次参加各级举办的书画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单位和个人收藏。
2001年、2002年、2003年参加河南美协举办的新人新作展连续三年获优秀奖,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山清水韵•大别山老区写生画展”;2012年山水作品《蔚然神秀》获“2012荣宝斋画院高研班结业作品展”优秀奖。2013年作品参加“美丽中国革命圣地大别山•罗山美术群体邀请展” 在京西宾馆展出;作品《老 树》入选:“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在北京饭店展出。
记者:在学习绘画中,您曾远溯五代两宋的董源、巨然、范宽以及李唐、马远、夏圭以及“元四家”、明清沈周、唐寅、仇英;清“四僧”、“四王”、龚贤、高克恭,尤其是王蒙、黄宾虹的作品及画论和当代何家安先生等前辈大家的作品。您觉得在具体的实践中,那位先生对您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闵立顺:说实话,我画山水是从古人的画法入手的,我临了不少古人的仿真作品,从中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但给我最大影响的还是何家安老师。
一是他的人格魅力,他是由一个农村绘画青年步入中国画坛,成为当代著名山水大家,他所经历的事情和走过的路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何老师曾告诉我,想要在山水创作中出一点成绩,就必须有坚毅、执着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二是他的画品如其人品,质朴、厚重和清纯。纵观何老师的每幅作品都是用质朴厚重的笔墨、书写着自己提炼后的生活感受,画中洋溢着一种清纯浓淡的生活幽趣,他作品中的峻厚山川,古朴农家村落相融一体,新颖别致,他所表现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一桥一路,都似曾相识,但又具有一种被净化的神秘,让人感慨深思。他那份安宁闲适舒逸笔墨的表现,抒发着自我闲适舒达的心境和旷远明潔的志向,读他的画就像和他促膝谈心,让你感受到他那份人厚情长。
三是何老师在绘画的追求上是一种壮美气象。壮美是建立在中国儒家思想基础之上的艺术审美,壮美才是大美,才是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
四是何老师的作品在构图中凸显一个巧,很多幅作品的构图常出乎人意料,不落俗套。还有他在作品中所使用的笔迷语言,新颖而有个性,但又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从文化中发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鲜活而赖人寻味。因此,从他个人人品,到艺术追求,再到他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风格,都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
闵立顺国画山水作品
结语:闵立顺的山水从古人积累的厚重山水画创作经验中走来,临遍历代大师名作,走遍祖国山川大河,他将古人的成熟技法和自己写生实践相结合;从西画到中国画山水的转换徘徊数载,终于在老师何家安的指导下,领悟了中国山水画的精要。通过二十余载的潜心研究,他领悟到山水画的博大精深,“苍山不老、绿水长流”这一自然造化给人类的神奇力量和永远的精神向往。绘画路上喁喁独行,他的画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矫时弊、推陈出新、参赞造化,力争在中国山水这广阔的领域里寻求属于自己那度空间。(作者:冯宜玉)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上一篇:画为民族之精神 文为理论之大观——张碧伟访谈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