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书法的价格远超职业书法名家,“名”在何处?(2)

时间:2013年09月12日信息来源:艺术市场 【字体:

    戏曲或演艺界名人

    2011年9月一个秋日下午,“正是清秋送爽时——李苦禅、李燕父子国画作品欣赏”主题活动在北京大观园举行,曾拜李苦禅为师的蓝天野应邀参加沙龙并在现场作画。众所周知蓝天野是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其实他是先在北平国立艺专学油画和中国画,后才投身戏剧的,曾是李苦禅和许麟庐的弟子。

    “演艺界的名人因其自身的公众效应,他们的书法作品在自有的圈子里流通不错,但在其他圈子流通就有难度。”一位拍卖行的朋友对记者说,“目前有一些演艺界或戏曲界人士书画修养还是很好的,比如知名相声演员马季,他的字写的也不错,但是因为忽然过世,其作品的真假性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存在作秀或资本运作的成分,其自身名气大过于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未知性很大。”

    链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父亲都喜欢书画,梅兰芳自幼受家庭熏陶,也酷爱书画艺术。光绪甲午科状元张謇在京为官时喜欢看梅兰芳演出。梅兰芳祖张謇家乡南通很近,梅兰芳借乡谊常向张謇乞教书法。后来张謇辞官回南通兴实业办教育,但两人仍书信不断。

    梅兰芳的书法根底扎实,清丽娟秀;绘画笔触细腻,风格高古。1925年,梅兰芳正式向齐白石学画,而且也向王梦白、张大千、汤定之等人求教,博采众家之长,画艺大进。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将绘画与戏剧结合起来。

    名人效应,应认准深层价值

    名人书法,名气是前提,最重要的则是参考名人本身的文化内涵。

    中国嘉德书画四季部总经理贾云涛对记者说,“现在这些名人书法能不能成为一个收藏主线,还是需要时间慢慢来的。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一些藏家就已经在专事研究这部分东西,其中包括老舍、冰心、胡适、林语堂等人写的书法、手稿、信札等。现在大陆地区有些收藏的朋友也已经开始关注到这部分了。传统文人的字为何有意思?因为过去文人是卖画不卖字的,字大多是朋友间交流感情互相赠送的。现在因为能够拿毛笔的人不是特别多,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门类了。在过去,用毛笔写字跟我们现在拿钢笔写字是一样的,文人们写不好毛笔字是很丢人的事情,这是一个修养的问题,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风气。我们现在都用电脑,所以才会觉得书法是高高在上的东西。”

    对于名人手迹逐渐广受热捧,贾云涛分析:“过去的知识分子很多有着良好的教育,譬如私塾、留洋等。我们通过研究民国时期这部分历史了解到,国民党时的军界、政界、文化界名人之间都是互通的,所以这些书法、信札、手稿等是一个历史的佐证。这次杨虎城的《楷书》拍得高价,一是由于此次是杨虎城墨迹在拍场的首次亮相,再者因为他的字比较稀缺。名人书法也是需要根据市场来看,并不是这一张卖好了,后面就都好了。实际上它们也是一种文献,我们在研究梁寒操旧藏的时候发现,一些军阀、甚至武夫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的字写得也非常好,只不过后来弃文从武了。”

    记者曾在知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家里看到多张他年轻时习戏的照片,欧阳中石是京剧“奚派”第二代传人,其师奚啸伯是京剧老生,四大须生之一,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齐名。欧阳中石曾在专著《啸伯永啸》中说,自己不仅在京剧方面受恩于奚啸伯先生,而且在书法方面也大享师恩。奚啸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历史、文学、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一些戏曲界、演艺界的朋友写字,这都是需要有文化修养的。”贾云涛说,“梅兰芳、周信芳、谭鑫培等都写得一手好字。我们现在怎么衡量一个艺人?不光需要表演,这些内在的涵养是支撑他们演艺的东西。”

    宋绪康在采访的最后对记者说:“有仰慕之心造成的风气可以影响社会,当社会离开‘暴发时代’,寻找生命更深层意义的时候会好一些。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应该更广角的看,从而了解整个文化的全面性。随着大家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了解,一些曾经不大受重视的部分应该会更受尊重。”而我们希望,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名人墨迹诸如史料手稿、信札、成扇等部分受到重视及保护,而并不是随着市场的一时热潮蜂拥而上。(作者:刘婷婷)
(责任编辑:文 婷)
文章热词:

上一篇:李可染《万山红遍》看市场变迁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