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4万以下水墨受追捧(2)
首次开设港澳台影像特展
本届青年艺术100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推出了“港澳台青年影像艺术邀请展”。该展览设在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共计邀请了十位港澳台的青年影像艺术家参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港澳台青年影像艺术的现状。因为互动性比较强,该类作品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
其中,刚在七月份的“英雄本色—一个有关香港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展出两幅油画作品的香港艺术家周俊辉,此次则带来了作品《辉能写》《香港-亚洲国家都会》和《绘画的艺术》。
艺术总监赵力表示,港澳台地区的艺术家大多有留学经历,思想观念和技术都比较国际化,装置艺术比内地做得好。同时,希望利用影像方式跟展览中的其他门类进行对比。
“现阶段来看,中国收藏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收藏种类不全面,前瞻性不足。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影像作品已经有收藏家了,但是国内还没有。通过做某一地区或某一创作类型的专题,有利于增强展览的整体性和影响力。我们希望此次影像专题能推动公众对影像艺术的关注、观赏和收藏。”赵力说。
对话
青年艺术100艺术总监 赵力
水墨在国际舞台辨识度高
京华时报:今年入围的水墨艺术家数量比较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力:今年将近有20个水墨艺术家入围,整体阵容十分吸引眼球。原因首先是近年来青年艺术家喜欢以水墨这种传统的媒介方式来创作,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其次,近年确实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水墨艺术家,他们的平均年龄比其他画种的艺术家高五六岁,创作也相对比较成熟。
京华时报:近年水墨市场比较火热,一些成名艺术家转向水墨创作是因为他们对市场更为敏感?
赵力:从介质角度来看,以水墨方式进行当代艺术创作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元素和方式。过去我们可能没有太在意中国形象、中国符号,但是现在我们更强调介质了,水墨具有很强的文化辨识度,便于艺术家的中国身份在国际舞台上被辨识出来,因此成为很多艺术家的选择。
京华时报:本届青年艺术100的入围艺术家跟前两届有什么不同之处?
赵力:首先是涵盖的地域十分广,除了西藏,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艺术家入围,另外还有港澳台和韩国的艺术家。其次是创作形态更为丰富,涉及到油画、水墨、雕塑、装置等方面。下一步,除了作为一个展示平台,我们希望艺术家之间能进行更多的交流和类比,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明年,还希望有欧美艺术家加入,并且能和国际上推动青年艺术家的组织与奖项结合起来,形成横向的连接。
艺术家
>>杭春晖
主要画新水墨,连续三届参加青年艺术100。参展作品:《白日梦2》《往事5》《往事6》
创作应该顺自我轨迹发展
杭春晖表示,通过这个平台他了解到很多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动态和市场的动向,但他表示,艺术创作是一种个体行为,应该顺着自我的轨迹发展,个人的创作不会因为某一平台而改变,同样,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也不会限制艺术家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入拍卖市场,杭春晖认为,一个艺术家市场的启动,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促进。“资助性力量的过早介入未必是好事,因为艺术家需要有凤凰涅槃式的成长。”
>>张哲溢
主要画油画,是首个在青年艺术100个展项目中举行个展的艺术家。参展作品:《皓月商山》《望西风》《寻云图》
真正的收藏对青年很重要
张哲溢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立体的平台,既能为刚毕业的艺术家提供合适的展览机会,也能为相对成熟的艺术家策划更为重要的展览。
2013年,张哲溢开始了新的系列—“道”的创作,通过给画面加减法来达成某种更为纯粹的视觉效果,并在组品的中英文名之间寻找某种因“误会”而产生的幽默感,从而暗示出作品中隐藏的文化点,并从横向给出“亦东亦西”的信息,而他的作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不可否认,青年艺术100是一个成功的艺术项目,但它不可能解决青年艺术家的所有问题。一个国家的新艺术有赖于全社会的关注与关怀,艺术不是小众范围内的孤芳自赏,它应该走进当下每个人的生活。”张哲溢说。
>>许经文
主要画水墨,第一次参加青年艺术100。参展作品:《无题-10》《无题-4》《帷幕-6》
单枪匹马很难获得关注
此次是许经文第一次参加青年艺术100,此次他的参展作品都是从2005年开始构思创作的,直到2009年才完成。“最近两年的作品还在探索过程中,不是特别成熟。我觉得作品是需要沉淀的,所以并不急于把最新的创作展示出来。”许经文说。
在选择展览、项目的标准上,许经文表示个人更看重平台的规模和开放性,希望能和更多艺术家交流切磋。作为80后艺术家,许经文表示,在一个有着各个年代艺术家作品的展览上,单枪匹马的青年艺术家是很难获得关注的。
本届青年艺术100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推出了“港澳台青年影像艺术邀请展”。该展览设在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共计邀请了十位港澳台的青年影像艺术家参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港澳台青年影像艺术的现状。因为互动性比较强,该类作品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
其中,刚在七月份的“英雄本色—一个有关香港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展出两幅油画作品的香港艺术家周俊辉,此次则带来了作品《辉能写》《香港-亚洲国家都会》和《绘画的艺术》。
艺术总监赵力表示,港澳台地区的艺术家大多有留学经历,思想观念和技术都比较国际化,装置艺术比内地做得好。同时,希望利用影像方式跟展览中的其他门类进行对比。
“现阶段来看,中国收藏市场还不是很成熟,收藏种类不全面,前瞻性不足。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影像作品已经有收藏家了,但是国内还没有。通过做某一地区或某一创作类型的专题,有利于增强展览的整体性和影响力。我们希望此次影像专题能推动公众对影像艺术的关注、观赏和收藏。”赵力说。
对话
青年艺术100艺术总监 赵力
水墨在国际舞台辨识度高
京华时报:今年入围的水墨艺术家数量比较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力:今年将近有20个水墨艺术家入围,整体阵容十分吸引眼球。原因首先是近年来青年艺术家喜欢以水墨这种传统的媒介方式来创作,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其次,近年确实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水墨艺术家,他们的平均年龄比其他画种的艺术家高五六岁,创作也相对比较成熟。
京华时报:近年水墨市场比较火热,一些成名艺术家转向水墨创作是因为他们对市场更为敏感?
赵力:从介质角度来看,以水墨方式进行当代艺术创作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元素和方式。过去我们可能没有太在意中国形象、中国符号,但是现在我们更强调介质了,水墨具有很强的文化辨识度,便于艺术家的中国身份在国际舞台上被辨识出来,因此成为很多艺术家的选择。
京华时报:本届青年艺术100的入围艺术家跟前两届有什么不同之处?
赵力:首先是涵盖的地域十分广,除了西藏,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艺术家入围,另外还有港澳台和韩国的艺术家。其次是创作形态更为丰富,涉及到油画、水墨、雕塑、装置等方面。下一步,除了作为一个展示平台,我们希望艺术家之间能进行更多的交流和类比,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明年,还希望有欧美艺术家加入,并且能和国际上推动青年艺术家的组织与奖项结合起来,形成横向的连接。
艺术家
>>杭春晖
主要画新水墨,连续三届参加青年艺术100。参展作品:《白日梦2》《往事5》《往事6》
创作应该顺自我轨迹发展
杭春晖表示,通过这个平台他了解到很多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动态和市场的动向,但他表示,艺术创作是一种个体行为,应该顺着自我的轨迹发展,个人的创作不会因为某一平台而改变,同样,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也不会限制艺术家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入拍卖市场,杭春晖认为,一个艺术家市场的启动,需要多种力量共同促进。“资助性力量的过早介入未必是好事,因为艺术家需要有凤凰涅槃式的成长。”
>>张哲溢
主要画油画,是首个在青年艺术100个展项目中举行个展的艺术家。参展作品:《皓月商山》《望西风》《寻云图》
真正的收藏对青年很重要
张哲溢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立体的平台,既能为刚毕业的艺术家提供合适的展览机会,也能为相对成熟的艺术家策划更为重要的展览。
2013年,张哲溢开始了新的系列—“道”的创作,通过给画面加减法来达成某种更为纯粹的视觉效果,并在组品的中英文名之间寻找某种因“误会”而产生的幽默感,从而暗示出作品中隐藏的文化点,并从横向给出“亦东亦西”的信息,而他的作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不可否认,青年艺术100是一个成功的艺术项目,但它不可能解决青年艺术家的所有问题。一个国家的新艺术有赖于全社会的关注与关怀,艺术不是小众范围内的孤芳自赏,它应该走进当下每个人的生活。”张哲溢说。
>>许经文
主要画水墨,第一次参加青年艺术100。参展作品:《无题-10》《无题-4》《帷幕-6》
单枪匹马很难获得关注
此次是许经文第一次参加青年艺术100,此次他的参展作品都是从2005年开始构思创作的,直到2009年才完成。“最近两年的作品还在探索过程中,不是特别成熟。我觉得作品是需要沉淀的,所以并不急于把最新的创作展示出来。”许经文说。
在选择展览、项目的标准上,许经文表示个人更看重平台的规模和开放性,希望能和更多艺术家交流切磋。作为80后艺术家,许经文表示,在一个有着各个年代艺术家作品的展览上,单枪匹马的青年艺术家是很难获得关注的。
(责任编辑:王 理)
文章热词:
上一篇:黄山金银币首现珠海即被疯抢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圈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圈的价值判断。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